半岛综合官网入口
半岛全站
半岛全站网站
半岛综合官网入口

临朐辛寨项目“抢跑”驶出加速度

来源:硅胶发泡板    发布时间:2023-12-10 06:28:48
可定制
详细描述

  5月12日,虽已进入初夏时节,但连绵的小雨让空气中透着一丝凉意,与发展劲头火热的辛寨街道形成鲜明对比——

  总投资1.36亿元的东耀金属年喷涂加工5200吨铝型材项目施工正酣、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和“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企业的瑞星塑胶如火如荼、现代农业供应链综合体、蜂王浆功能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厂房里,在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中,辛寨、卧龙、凤凰山三大工业园区比翼齐飞,一个奔跑中的新辛寨,正迎面而来。

  今年一季度,辛寨街道28家街道规模以上公司实现总产值、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5.4%、25.3%。利润和利税分别同比增长13.3%和31.7%。

  5月12日,走进位于辛寨街道卧龙工业园的东耀金属年喷涂加工5200吨铝型材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繁忙有序。

  “项目总投资1.36亿元,占地15.84亩,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喷涂加工5200吨铝型材的生产能力,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税收700万元。”东耀铝业总经理李伟介绍说。

  与繁忙景象形成落差的是,一个多月之前,这家企业刚经历了一场铝棒断供、濒临停产的考验。

  往年的4月份是东耀金属的产销旺季,每天十几辆大货车从滨州等地拉着满满当当的铝棒进厂生产加工,一天的产值就能达到近20万元。而今年4月初受疫情影响,铝棒运不进来,生产举步维艰。

  “铝型材的原材料就是铝棒,缺了铝棒,我们的生产线就直接停摆了。”李伟最头疼听到的就是“今天某某地方封闭了”,因为一地封控,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他们就可能面临供应链和物流双重挑战。

  李伟和记者说,铝棒供应商在滨州市,订货时还是管控区,发货时就变成了封控区,货出不来了。眼看几百吨库存就要见底,李伟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剩余库存最多还能撑两天,一旦停产,每天就要损失10万块钱,80多个工人还靠这个吃饭呢!”

  正当李伟发愁的时候,他接到了辛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宋健的电话。“疫情影响,货车进出需要管控,和我说一下你那边的货车数,我给你安排好。”

  和街道上报备完成之后,政府立即帮忙做了车辆报备、协调通行。在街道办事大厅,有一个窗口是专门留给镇上重点企业和项目的。

  “重点企业优先办理通行证,街道的服务专员帮着协调铝棒进厂,生意一点都没耽误!”说起镇上的服务效率,李伟连连竖起大拇指。正是由于不断供的货源,该企业1-5月份的订单同比增长了30%,创下了疫情下的新高。

  面对困局,企业不等不靠,蓄势扩能;助企政策送来及时雨,服务企业专员、惠企政策30条、政策培训班……

  针对企业手续办理“无人办”“没人懂”等问题,今年以来,临朐行政审批、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办“企业公开课”,“每月一大课、半月一小课、随机进企业”,对重点项目提供全流程培训服务。

  “做好产品的同时,了解一些企业的管理知识和操作的过程,尤其是项目的一些并联审批问题,真的很受用!”李伟感慨道,我们还有很多员工在外面跑市场,不能在这听课,可以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开阔眼界、迅速成长。

  辛寨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发永表示,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未来的发展,就是要消灭“信息孤岛”,让“政府-企业”双向发力,不断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做实业,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做产品,遇到的难点和痛点也很多,但一步都不能少,每一步都要走好。”瑞星胶业总经理窦锋坛说。

  从20多年前的作坊式胶条生产小厂起步,到成为“中国胶条星级标准缔造者”;从生产传统胶粘产品,到实现多项高端产品的发明专利;从解决温饱到如今提出“好胶条成就好门窗,好门窗成就好建筑”理念……

  “1997年,我开始自己开工厂,做简单的胶条加工;2007年,企业改制;2012年,我们正式提出了中国胶条的星级标准;2022年,我们已成为集门窗配件设计、加工、生产、检测、销售于一体的国内著名门窗胶条专业生产企业,并且做到了行业最高标准。”瑞星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在窦锋坛的心中“踏石留痕”。

  在公司的内部,窦锋坛建立了一座“中国胶条博物馆”。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好胶条、好门窗、好建筑”九个大字。里面密密麻麻展示着生产铝合金、塑钢门窗、门窗幕墙用硅橡胶密封条、三元乙丙密封条等产品。目前,该企业具有“瑞星”牌、“窗冠”牌、“玉竹”牌三大系列产品,均已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我们从始至终坚持高标准生产,2007年,我们率先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这让我们有底气托起中国胶条的星级标准。”窦锋坛说。

  在参观企业车间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该企业很注重产品创新,“市场目前的产品泾渭分明,款式、密封效果、美观性皆有较大差异。我们生产的胶条断面结构尺寸与门窗型材匹配,而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度,以此来确保门窗的良好的使用体验和舒适的家居体验感。”窦锋坛表示,目前该企业与全国十大房地产商都有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走到一处展品台的时候,窦锋坛拿起一个胶条对记者介绍,“行业内,很多厂家仍是用玻璃条做打条密封。但是玻璃胶打条后肯定是会留下明显连接痕迹。我们公司现在是直接用密封胶条打条,90度角直接一次性成型,无缝连接。”

  产品不断在迭代,瑞星的梦想也不断在迭代。在低端市场出现饱和、同质化严重的行业大背景下,瑞星胶业奋力开辟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赛道,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掌握主动。窦锋坛和记者说,现在,瑞星已完成多款自主研发的产品,未来,公司还将不断走向创新创造。

  “为中国的蜂王浆研发技术走向全世界,而不是国外技术对中国封锁而努力。”很难相信,这句话是从一个镇级小蜂蜜企业的老总口里说出的。

  说这句话的人叫张平,是辛寨街道山东丰采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老总。和大部分生产蜂蜜产品的企业一样,该企业主要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和蜂产品制品,体量和营收都不算太大。

  即使走进公司,也很难把这个企业与“高端”“国际”等字眼联系到一起。甚至他们的办公房,还是一座三层小楼。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企业,却非常有“内涵”:它吸收了周围1300多家养蜂户的蜂蜜产品,每户平均年收入20万元以上;年产蜂蜜5000吨,蜂王浆240吨,产品源源不断销往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捷克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7年,张平成立了“蜂蜜销售处”。“当时就是一个作坊式的小门头,我们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干起来的。”

  原本,他可能和众多的蜂蜜生产商一样,只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产销蜂蜜即可。但2015年,一次出国之行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当年,他跟随中国蜂产业协会去日本考察时,一个日本的企业家小柳提到了“蜂王浆对阿茨海默症的影响”,这激起了张平的极大兴趣。于是便问道:“您这边有无这方面的资料和文献,我们能否学习借鉴一下?”

  回国之后,张平一度“意难平”。“我们的祖国的蜂王浆产值占世界份额的90%以上,核心的研发却掌握在别国手中,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我决定要搞蜂王浆的改善阿茨海默症的研发。”

  当张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真没有太多的人相信。“大家都认为现在制作蜂蜜产品已经能够生活无忧了,为何要砸钱搞研发?当时很多人给我打退堂鼓。”张平说,但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变成全球上最大的蜂王浆研发中心。

  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时候,当张平看到国家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时,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蜂王浆具有免疫调节、促进细胞生长、改善神经系统等较高的医疗及保健价值。如果能做大做强,正能顺应了国家基本方略。”

  为此,他专门跑了一趟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找到了李建科教授,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李教授非常支持,向他详细输出了自己近3年来的学术成果,并给他牵线了中国海洋大学的研发团队。

  回来之后,张平立即组建了潍坊市蜂王浆功能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蜂王浆主蛋白分离提纯、蛋白肽靶向功能及蛋白稳定性酶法增强技术,为进一步提升蜂王浆活性蛋自与功能肽的功能活性提供理论数据基础,引领行业对蜂王浆蛋自功能性进行深度研究。

  “实验室组建运营后,我们集成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开展蜂王浆中改善阿尔茨海默症功能蛋白肽的靶向制备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并对每种蛋白的功能进行研究,从而筛选对于老人阿尔茨海默病症有效的蜂王浆蛋白。”张平说,目前我们的研发已确定进入了中期阶段,为行业技术创新做出引领示范作用。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一个小企业家,却始终把公司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中国蜂王浆行业饱受“缺研少名”壁垒,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上业和国际巨头掰手腕。

  “我现在一年投入700多万搞研发,占我销售利润的三分之一。但我就是心向往之,愿意去做这件事。。”张平坦言,我们就是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有人说,做研发投入那么大,性价比低,划算吗?我说,梦想该怎么算?

  著名企业家曹德旺曾说过,“中国商道的精髓就在于义利相济。”张平一直把这句话奉为座右铭。在他看来,企业最佳的社会责任实践,应该在主业优势和时代需要、社会需求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新的商机,实现企业自身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